家電行業將加速低碳轉型
“碳中和”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,也是當前國際合作的共同話題和主賽道。據了解,在此次歐盟實施“碳關稅”之前,2007年,法國提出針對來自美國的進口產品征收“碳關稅”。2009年,美國眾議院通過征收進口產品“邊界調節稅”法案。
我國已明確力爭于2030年、2060年實現“碳達峰”和“碳中和”目標。即便沒有歐盟“碳關稅”帶來的潛在影響,我國各產業也在持續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。
2007年,中國政府明確提出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的改革目標。2013年6月,環境保護稅法開始征求意見,并將碳稅納入其中,但由于各界對于是否將二氧化碳納入環境稅征收范圍爭議不斷,碳稅最終并未被納入該法案。2021年7月,我國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,但碳稅相關政策法規尚未出臺。
在今年兩會期間,一些代表就提出了“加快研究碳排放稅收政策,完善雙碳政策法規體系”的提案議案,通過完善碳市場核查機構的監督管理機制,要更廣泛地納入有公信力和專業能力的核查機構,提升碳數據質量,推動中國與國際碳市場機制的接軌。
劉立波具體向記者解釋道,國際碳稅政策與我國碳減排政策的對接非常復雜,比如“碳交易的顯性減碳成本,綠電消納、能效提高等隱性減碳成本可否扣減,如何扣減”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過困難的談判過程。因此,僅從國際環境來說,在哪些領域、什么時間推出碳稅政策,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。而對于出口企業來說,國家的碳稅制度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引導企業開展雙碳工作,支持企業出口,而不是要增加企業負擔。
“征收碳關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,引導行業穩步推進減碳全流程的控制是關鍵,包括成本降低、碳足跡建設、高能效技術創新研發和推廣,以及消費端的引導。”蔡凌指出。
“碳中和”的過程就是社會經濟發展大轉型的過程,也是各產業領域大變革的過程。趙梅梅認為,在這個過程中,“技術為王”將得到最充分的體現,“人才競爭”也將成為關鍵的成功要素,企業要徹底從市場聚焦、銷售聚焦轉回技術聚焦和產品聚焦。
-
500強房企首選衛浴品牌!闖進前十的品牌有哪些! (2022年03月31日)
-
家電行業將加速低碳轉型 (2022年03月30日)
-
重返線下回歸代理商是家電換道的新潮流嗎? (2022年03月29日)
-
小家電:新消費場景的下一站 (2022年03月28日)
-
大家居產業承受較大壓力 部分品類希望再起! (2022年03月26日)
-
定制家企2021業績預告出爐 因大宗業務冰火兩重天! (2022年03月25日)
-
家居企業IPO,5家失利,超40家遭遇“滑鐵盧”! (2022年03月24日)
-
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 國內家具企業上榜 (2022年03月23日)
-
你造嗎!6成家居服務訂單來自女性 (2022年03月23日)
-
工信部發聲擴大智能家電等大宗工業品消費 (2022年03月22日)
品牌大全
涂料 | 油漆 | 電工
家具 | 衣柜 | 家居
鎖具 | 門業 | 門窗
板材 | 陶瓷 | 瓷磚
燈飾 | LED | 照明
灶具 | 煙機 | 空調
吊頂 | 浴霸 | 安防
窗簾 | 壁紙 | 床墊
管業 | 水槽 | 五金
男裝 | 女裝 | 童裝
日化 | 化妝品 | 洗護
淋浴房 | 熱水器 | 璧掛爐
木地板 | 生態板 | 陽光房
凈水器 | 集成灶 | 洗碗機
水性漆 | 地坪漆 | 貝殼粉
小家電 | 飲水機 | 太陽能
不銹鋼 | 空氣能 | 電動車
瓷磚膠 | 硅藻泥 | 凈化器
安全板 | 潤滑油 | 無主燈
衛浴潔具 | 廚衛電器 | 智能廚衛
廚房櫥柜 | 汽車用品 | 智能家居
紅木家具 | 辦公家具 | 古典家具
藝術涂料 | 防水材料 | 體育建筑
廚房電器 | 新風系統 | 鐘表配件
全屋家居 | 全鋁家居 | 全屋整裝
生活家電 | 敲擊樂器 | 節能環保
鋁合金門窗 | 全球高端廚衛
裝配式建筑 | 更多
熱點聚焦